找到相关内容1925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姚兴政权与佛教

    世界宗教研究》,1983:3,页62-70。   郝春文,《东晋南北朝佛社首领考略》,《北京师范学院学报》,1991:3,页49-58。   高明士,《皇帝制度下的庙制系统-以秦汉至隋唐作考察中心》...

    黎毓雯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7111191965.html
  • 古塔的踪影

    高贵的建筑,同时也是颇具神秘性的建筑,把堵波“嫁接”其上,实在是一种非常有利于佛教传播的高明选择。 汉代的佛塔虽然已无实例可寻,但我们尚可从河南故县出土的陶楼和甘肃武威出土的陶碉楼形态中见其大概。 ...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6560092100.html
  • 安溪寺庙供奉神衹选介

    天界最高尊神,西王母又成为玉帝之王后,经常赐福赐寿给人间的善男信女。   张天师 又称为高明大帝、祖天师、玄坛天君,即道教的创立者张陵。道教尊称为张道陵。相传是汉留侯张良的八世孙,沛国丰(今江苏丰县)...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6561292123.html
  • 南方人物周刊专访星云大师

    到1979年,是中共建政、政治纷争的30年;1979年迄今,是重建自由经济制度的30年;到了今天,该到了寻求精神信仰的时代。您也了解,大陆过去实行宗教禁锢,现在才逐渐开放宗教,吸引信众,您的见解很高明...

    佚名

    |佛教新闻|台湾|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10/16353692450.html
  • 《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续八)

    多大的力量帮助菩萨脱离涅盘。不过,菩萨具有一切智之力,虽然进入声闻、辟支佛道,不会取涅盘证。为什么呢?因为证入涅盘名为第一真实,要得解脱,再没有比证入涅盘更彻底的方法了。只是菩萨以高明的智慧深得法性,...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6562093151.html
  • 《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续七)

      《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续七)   慧远问道:无漏圣法,本来不是专门适合於声闻、辟支佛二乘修行之法,一切佛菩萨都是要按地潜心圣法修行的。因为是声闻、辟支佛二乘专修之法,所以大家在修行中有优有劣,自然分出等级来。如果合理地分别等级,菩萨是最高明的了,因为菩萨自有另外的修行之道,这就是大乘非有非无的中道。照这种又平又直的道路,当然很容易便可悟解到真理。问题在於:菩萨为什么...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6562093152.html
  • 《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续一)

    於甚深的佛法还有所不明。慢,指得到甚深佛法後,如果心不在无生忍定之中,或者有了高傲之心,自以为我比凡夫高明,得到如此了不起的寂灭之法。我们说的「残气」,就是指的这种法身菩萨的结使,由於人不能认识,所以...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6562293157.html
  • 鸠摩罗什译经时期的长安僧团

    佛驮跋陀罗答:“以一微故众微空,以众微故一微空。”[43]   佛驮跋陀罗的这番从“微”到“色”,从“色”到“空”的论证,确实有他的高明之处。但是他们的这番论难结束后。在场的长安僧人释宝云把这番话翻译给众僧...

    尚永琪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13164893559.html
  • 净土宗的域外渊源与长安立宗及其后世传承

    万种伎乐,皆是微妙动听的法音。国中之人,智慧高明,颜貌端严,但受诸乐,无有痛若[①]。佛教还认为,阿弥陀佛今天依然在那里说法教化。该宗在中国一般又被称为莲宗,这种称呼源于东晋时期的高僧慧远在庐山所结的...

    文豪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8261593661.html
  • 唐代南海交通与佛教交流

    、娶妻等),故昌黎等攻辟之。然辟之而另无以济其乏,则终难遏之。于是佛教大盛。宋儒若程若朱,皆深通佛教者,既喜其义理之高明详尽,足以救中国之缺乏,而又忧其用夷复夏也,乃求得而两全之法,避其名而居其实,取...

    李庆新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8261793668.html